微塑料对水中铜离子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 |
| |
作者姓名: | 薛向东 王星源 梅雨晨 庄海峰 宋亚丽 方程冉 |
| |
作者单位: |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 310023;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教研项目;嘉善县科技计划 |
| |
摘 要: | 微塑料作为载体可与水中重金属、抗生素结合进而形成复合污染,这改变了污染物原有的环境行为与危害性.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是评价其环境风险及毒理学机制的前提.目前有关微塑料与重金属及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颗粒作为代表,研究了微塑料在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中对Cu2+和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并就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分别对TC和Cu2+表现出更大的平衡吸附量;复合体系中,GPPS对Cu2+和TC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HDPE,且2种微塑料的吸附能力均较单一体系有所提高.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微塑料吸附过程的描述更为合理,吸附过程可划分为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2个阶段.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更符合实验情形.单一体系中,GPPS和HDPE对Cu2+和T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178、 0.257、 0.334和0.194μmol·g-1,而在复合体系...
|
关 键 词: | 微塑料 吸附 铜离子 四环素 模型 |
收稿时间: | 2020-02-27 |
修稿时间: | 2020-03-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