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张拓 徐飞 怀宝东 杨雪 隋文志 |
| |
作者单位: |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充637002,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充63700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充63700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15003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7201-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19E061) |
| |
摘 要: | 本研究旨在明确生境质量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松花江退化湿地选择科学的修复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年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花江下游的5种土地利用类型湿地(天然湿地、稻田地、玉米田、采砂迹地及恢复湿地)土壤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玉米田造成土壤细菌的Ace、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采砂迹地的仿湿地修复使土壤细菌的Ace、 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天然湿地、稻田、玉米田和采砂迹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采砂迹地与恢复湿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沿江湿地土壤细菌划分为40门、 105纲、 258目、 421科、 802属和1 673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各样地共有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相比之下,拟杆菌门偏好稻田土壤环境,变形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偏好玉米田土壤环境,放线菌门偏好采砂迹地土...
|
关 键 词: | 沿江湿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功能预测 |
收稿时间: | 2020-03-08 |
修稿时间: | 2020-03-1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