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光化学污染期间杭州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反应活性 |
| |
作者姓名: | 景盛翱 叶旭红 高雅琴 彭亚荣 李英杰 王倩 沈建东 王红丽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杭州 310007,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433,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杭州 310007,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09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07104);上海市科委项目(18QA1403600);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1431400);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18ZR1432100) |
| |
摘 要: | 在2018年9月14~23日选取了典型光化学污染期间,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杭州市城区开展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加密观测.对80个有效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VOCs的122种化合物平均体积分数为(59.5±19.8)×10~(-9),含氧化合物(OVOC)是其中最主要的组分.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大气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FP平均值为145×10~(-9),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芳烃和醛酮化合物.其大气VOCs整体活性水平与丙烯腈相当.运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后,识别出杭州市大气VOCs的5个主要污染源,分别为二次生成(25.2%)、燃烧及工艺过程(27.2%)、溶剂使用(17.3%)、天然源(9.2%)和机动车排放(21.2%).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掌握杭州市VOCs污染特征以及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
关 键 词: |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反应活性 来源解析 杭州 |
收稿时间: | 2019-11-21 |
修稿时间: | 2020-02-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