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动态演化
引用本文:王圣云,翟晨阳,顾筱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及其动态演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3):353-364.
作者姓名:王圣云  翟晨阳  顾筱和
作者单位: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3.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CJL062)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2CJL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27)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361027)],度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招标项目,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JJ1031) [Project of research center of central China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Nanchang University,Project of Jiangxi's college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JJ1031)],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科学研究项目[Project of Jiangxi province's key discipline on applied economic]
摘    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动和引领长江中游地区乃至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应用社会网络方法,对1990、200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1990年,武汉市与长沙市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态尚不完备,多数城市游离于网络之外,呈现一种稀疏网络空间结构,分别以武汉市和长沙市为中心形成两个星形城市小群体,构成的线型空间结构;(2)200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日趋完整,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密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南昌市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其中;(3)2012年,南昌市由节点城市升级为中心城市,城市群网络异质性降低,网络扩散更为均匀,空间联系效率整体提高。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直接和成熟;(4)加强城市之间的直接交流联系,以共享目标引导城市群网络构建,走跨省区城市集群联合发展道路,发展多中心网络结构是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崛起的关键。

关 键 词:长江中游城市群  经济竞争力  空间联系  网络结构  动态演化

ANALYSIS ON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S DYNAMIC EVOL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WANG Sheng-yun,ZHAI Chen-yang,GU Xiao-he.ANALYSIS ON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S DYNAMIC EVOL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a Basin,2016(3):353-364.
Authors:WANG Sheng-yun  ZHAI Chen-yang  GU Xiao-he
Abstract:
Keywords: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spatial links  network structure  dynamic evol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