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黄土高原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 |
作者姓名: | 靳晓刚 张明军 王圣杰 朱小凡 董蕾 任正果 陈粉丽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03,41161012) |
| |
摘 要: | 根据GNIP提供的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黄土高原8个站点的409个降水同位素数据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HYSPLIT 4.9模型,分析了该区δ18O和d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二次蒸发的比率,并对不同气象因子影响二次蒸发的程度作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在黄土高原内由南向北δ18O呈上升趋势,d呈下降趋势;自东向西δ18O仅在夏季风期间有上升趋势,而在冬季风期间呈现下降趋势,d总呈现下降的趋势,δ18O和d的变化幅度可以指示季风的路径.2该区全年存在二次蒸发效应,夏季风期间最为明显,蒸发比率介于1.51%~5.88%之间,平均值为3.87%.冬季风期间蒸发比率总体较低,介于1.06%~5.46%之间,平均值也降为3.03%.黄土高原边缘站点蒸发比率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大,而中部站点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小.3温度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和水汽压其次,相对湿度较小.此外,风速和海拔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弱.
|
关 键 词: | 稳定同位素 时空变化 蒸发比率 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黄土高原 |
收稿时间: | 2014-09-26 |
修稿时间: | 2014-12-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