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电子受体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及动力学特性
引用本文:张淼, 袁庆, 黄棚兰, 於蒙, 薛禹, 何成达, 彭永臻. 不同电子受体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及动力学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12(3): 830-838. doi: 10.12030/j.cjee.201709064
作者姓名:张淼  袁庆  黄棚兰  於蒙  薛禹  何成达  彭永臻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225127;; 2.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扬州225002;; 3.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70506) 扬州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 横向项目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及应用(204032264)
摘    要:以A2/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长期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厌氧段投加乙酸钠、缺氧段投加NO3--N,考察反硝化聚磷菌(DPAOs)在不同电子受体浓度(NO3--N:10、20、30、40、50 mg·L-1)下的脱氮除磷特性以及内碳源转化利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缺氧段电子受体不足导致吸磷受限,微生物由于处于饥饿状态出现糖原(GLY)降解,增加二次释磷的风险;而电子受体过量会抑制DPAOs的生物活性,降低内碳源的转化利用效率和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当NO3--N浓度为30~40 mg·L-1时,NO3--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2.28%~96.37%和99.39%~100%,聚-β-羟基链烷酸脂(poly-β-hydroxyalkanoate,PHAs)利用率为84.6%~86.2%,达到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且实现了内碳源的高效利用。动力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电子受体浓度下比吸磷速率(PUR)和比反硝化速率(DNR)在4.32~8.18 mg·(g·h)-1、1.81~6.08 mg·(g·h)-1(以VSS计)范围内波动,且NO3--N/PO43--P比值可间接反映DPAOs生物活性。

关 键 词:A2/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2/O-MBBR)   电子受体   反硝化除磷   内碳源转化   动力学参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