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
| |
引用本文: | 刘少鹏, 李先国, 张大海, 李加付, 韩彬. 墨水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化学, 2018, 37(4): 843-850.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7090803 |
| |
作者姓名: | 刘少鹏 李先国 张大海 李加付 韩彬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0;;;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76)资助. |
| |
摘 要: | 本文运用GC-MS测定了墨水河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浓度,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解析了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苊烯、苊、蒽和苯并(a)蒽在部分样品中未检出,其余12种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16种PAHs总浓度为196.51-8549.33 ng·g-1,平均浓度为3320.03 ng·g-1.沉积物中PAHs的环数分布以高环为主,运用轻重比、分子比值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等3种方法,共同确定PAHs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混合源(煤炭、生物质和汽油燃烧源)、柴油燃烧源和石油源,这3种来源对总PAHs的贡献分别为59.8%、26.0%和14.2%.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PAHs生态风险分析表明,芴、菲、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在墨水河中下游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风险,二苯并(a,h)蒽存在经常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可能;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分析表明,墨水河上游和入海口处PAHs的综合生态风险较低,而中下游站位则具有中低风险.
|
关 键 词: | 墨水河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
收稿时间: | 2017-09-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