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评价 |
| |
作者姓名: | 陈怡先 姜小三 王勇 庄大方 |
| |
作者单位: | 1.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
| |
基金项目: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项目(No.088RA90BY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1201301);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No.30-Y20A07-9003-17/18);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No.ZDRW-ZS-2017-4);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No.2016E02083) |
| |
摘 要: | 结合调整评估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和符合我国人体暴露特征参数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我国典型多金属矿区-苏仙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GIS分析了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探究了成人及儿童致癌及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土壤中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背景值,且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达11.6.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内Zn和Cu处于轻微污染及以下;As污染呈西北(中度)-东南(强烈)污染风险走向,中度污染风险等级面积是强烈污染风险等级面积的2倍,空间上看,As的强烈风险区域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位置;Pb在大型矿区位置周围形成面状3级(重度)污染风险区;整个研究区Hg潜在污染风险处于重度及以上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土壤污染主要以重度及强烈等级为主,高风险(强烈等级)区域在空间上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所在地,并向东南方向面状延伸至研究区边界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针对成年群体,研究区存在显著综合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其中,As对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的贡献最大;对于儿童群体,As、Pb的儿童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手口摄入是这两种重金属儿童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致癌重金属As对成人不存在显著致癌风险,但儿童的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
|
关 键 词: | 典型矿区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
收稿时间: | 2017-07-19 |
修稿时间: | 2017-09-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