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类型植被河岸缓冲带对模拟径流及总磷的消减研究
作者姓名:孙东耀  仝川  纪钦阳  谭立山  张玉珍  卓桂华  张健  林啸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No.2017R1034-5);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No.2013YZ000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摘    要:在九龙江上游北溪流域,选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3种植物及原生撂荒杂草地,构建对照(A)、草本(B)、灌草(C)和灌木(D)4种不同处理的植被缓冲带,通过模拟不同浓度面源污染下的农田径流,探讨不同植被组合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各缓冲带不同植被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均表现为草本灌草灌木,其中,草本缓冲带对径流量的消减率最高,达到86.93%,在高、低浓度进水时对总磷浓度的消减分别为95.20%、80.69%;4种不同植被缓冲带对总磷浓度的消减效果随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前半段消减效果最佳,后半段消减趋势减缓;高浓度污染进水条件下缓冲带对总磷的消减效率高于低浓度进水;4种缓冲带对磷总量的消减量分别为27.70、28.02、28.06和26.94 g.研究成果可为九龙江上游河岸缓冲带建设及流域氮磷污染率治理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示范及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河岸植被缓冲带  径流量  总磷  消减率
收稿时间:2017-11-10
修稿时间:2017-12-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