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PAHs污染土壤的热修复可行性
引用本文:陈星,宋昕,吕正勇,任家强,丁达,林娜,魏昌龙,扶恒.PAHs污染土壤的热修复可行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8(10).
作者姓名:陈星  宋昕  吕正勇  任家强  丁达  林娜  魏昌龙  扶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康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以某煤制气厂污染场地中16种US EPA优先控制多环芳烃(Σ16 PAHs)为目标污染物进行了热修复批量实验和可行性实验。热修复批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热修复温度为400℃、加热时间为8 h时,土壤中的Σ16 PAHs去除率达99.9%。热修复可行性实验选择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土壤以400℃作为目标温度,恒温72 h进行实验。热修复前后不同程度污染土壤的Σ16 PAHs的总去除率均可达到99.9%,但重污染土壤浓度非常高,部分苯并类物质未达到修复目标值,需进一步延长加热时间或提高加热温度保证达到修复目标值。土壤土工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热修复后土壤颗粒粒径呈增大趋势,土壤稳定性、抗压强度均增强。此外,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增多,盐渍化程度增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