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澜沧江流域水体悬浮颗粒物δ15 N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唐咏春,徐飘,杨正健,张思思,刘德富,纪道斌.澜沧江流域水体悬浮颗粒物δ15 N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18,39(11):4964-4971.
作者姓名:唐咏春  徐飘  杨正健  张思思  刘德富  纪道斌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福州第七医院;;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共绍兴市委党校;;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河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7207,5150908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2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104-005-02)
摘    要:梯级水电建设对澜沧江流域生源物质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道水体溶解无机氮(DI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 28~0. 60 mg·L~(-1),下游水库段DIN质量浓度显著增高,变化范围为0. 39~1. 15mg·L~(-1);上游自然河道段悬浮颗粒物δ~(15)N变化范围为4. 52‰~6. 72‰,下游水库段明显增重其变化范围为2. 3‰~11. 8‰.利用Isosource软件对悬浮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内工业及生活污水为悬浮物颗粒物氮素的主要贡献源,占比约为42. 43%;土壤有机质、大气沉降、农业化肥的贡献率分别为22. 38%、18. 16%和17. 03%;在该流域内上游自然河道段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土壤有机质以及大气沉降共同影响,下游水库段则主要受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同时小湾、漫湾、大朝山这3个库区内存在藻类吸收同化作用而使得悬浮颗粒物δ~(15)N变轻的现象.

关 键 词:同位素示踪  悬浮颗粒物  影响因素  澜沧江  来源贡献
收稿时间:2018/4/9 0:00:00
修稿时间:2018/4/22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