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中段荒漠绿洲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孙雪 龙永丽 刘乐 刘继亮 金丽琼 杜海峰 陈凌云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型生物学研究室, 兰州 73007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兰州 730000;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 兰州 730000;甘肃省陇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陇南 746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701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R5RA532);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YF5WA012);甘肃省陇南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F2021-02);甘肃省教育厅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2021CXZX-335);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2021KYZZ02129) |
| |
摘 要: | 为探究荒漠绿洲土壤C、 N、 P和K的含量变化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其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响应,选择河西走廊中段张掖临泽荒漠绿洲10块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C、 N、 P和K含量,揭示不同生境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和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C在各样点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R=0.761,P=0.06).其中,ω(C)在绿洲平均值最高,为12.85 g·kg-1,过渡带次之,为8.65 g·kg-1,荒漠最低,为4.1 g·kg-1;(2)土壤K含量除在盐碱地含量较低外,在荒漠、过渡带和绿洲之间均无显著变化且含量较高;(3)土壤C∶N平均值为12.92,C∶P平均值为11.69,N∶P平均值为0.9,均低于全球土壤平均水平(13.33、 72.0、 5.9)和中国土壤平均水平(12、 52.7、 3.9);(4)土壤含水量为影响荒漠绿洲土壤C、 N、 P、 K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最大影响因子,贡献率为86.9%,其次为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孔隙度,贡献率分别为9.2%...
|
关 键 词: | 张掖临泽 荒漠绿洲 荒漠过渡带 生态化学计量 空间异质性 |
收稿时间: | 2022-04-20 |
修稿时间: | 2022-08-19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