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函数极值条件下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情景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唐志鹏 于浩杰 陈明星 程嘉梵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42027,41771135); |
| |
摘 要: |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
关 键 词: | 碳峰值 碳中和 函数极值条件 情景分析 中国 |
收稿时间: | 2021-07-18 |
修稿时间: | 2021-09-22 |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