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出路 |
| |
作者姓名: | 曹卫东 曾刚 朱晟君 曹有挥 孙斌栋 曹炳汝 崔璨 段学军 张京祥 孙伟 杨山 陈明星 |
| |
作者单位: | 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2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5.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6.江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基地/商学院,无锡 2141227.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 2100938.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24,41901151); |
| |
摘 要: |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
关 键 词: | 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流域统筹 跨区域合作 |
收稿时间: | 2022-02-10 |
修稿时间: | 2022-03-01 |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