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研究
引用本文:吕军,尹伟锋,侯俊东.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55-62.
作者姓名:吕军  尹伟锋  侯俊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生态与环境治理机制研究”(编号:09YJA790188)
摘    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研究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规律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区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2000年至2010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并通过运用熵值法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变迁规律。结果表明:①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变迁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前者包括地形地貌因子和气候变化因子,后者包括人口与生活因子、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②除地形地貌因子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其缓慢演化特点未予分析外,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因子总体上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影响较小;由于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人口与生活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资物资的依赖性降低以及工业清洁生产的倡导,农业技术进步因子、农户生产经营因子和工业生产因子对农村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较大的正面作用;③试点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2000年至2004年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而尽管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存在滞后效应,直到2006年出现拐点。从2007年开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同时,随着两型社会建设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批准,两型社会建设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见,试点区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已经显现,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同时有效保持对农资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控制。

关 键 词:两型社会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熵值法  变迁规律

A Study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icissitude Principle in Two-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Pilot Areas
LV Jun,YIN Wei-feng,HOU Jun-dong.A Study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icissitude Principle in Two-type Society Construction Pilot Areas[J].China Pol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10):55-62.
Authors:LV Jun  YIN Wei-feng  HOU Jun-dong
Institution:(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