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要素流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结构研究 |
| |
引用本文: | 赵金丽,王成新,曹莎.基于多元要素流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结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0):59-68.DOI:10.12062/cpre.20210425 |
| |
作者姓名: | 赵金丽 王成新 曹莎 |
| |
作者单位: |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
| |
基金项目: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地方’视角下区域性中心城市金融产业演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批准号:ZR2020QD007);山东省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济南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批准号:2020-JRZZ-29)。 |
| |
摘 要: |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后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是中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厘清两大流域内部经济空间结构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全流域协同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基于金融、交通和信息等多元要素流,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中心性、关联格局及凝聚子群等层面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了两大流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两流域各要素城市网络尤其是交通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长江流域更多体现为东、中部地区间差距,黄河流域则更多体现为中、西部地区间差距。②长江流域城市间各要素联系强度显著高于黄河流域,其中两流域金融网络发育均最为成熟,主干金融网络覆盖面积广阔;主干交通网络呈现为以交通干线为轴的若干轴辐式组团,但黄河流域各组团间联系松散;主干信息网络呈现为以省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若干星形组团。③两流域各要素城市网络组织结构受行政界线影响不一,信息网络受其影响最大,但长江流域泛长三角地区显著打破了行政阻隔;金融网络在市场化影响下对行政界线的破碎程度最高。④两流域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一是区位因子在黄河流域影响相对较弱;二是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长江流域受科教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黄河流域受经济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大。最后,从打破行政阻隔,推动多层次、多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突破中西部区位劣势和提升城市软硬实力等方面,针对两大流域的共性问题和特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关 键 词: |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多元要素流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0-12-03 |
修稿时间: | 2021-04-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