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黄继章  高健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作者单位:1.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5.中山大学大气学院;6.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广州市大气预警防控技术支撑 2022年第76号
摘    要:选取2022年O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3污染特征,识别了O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3前体物NO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x减排,促进O3对NO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关 键 词: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 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