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清河流域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优控源解析
作者姓名:元如雨  张奇  李橙  吴亦红  田在锋
作者单位:2.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3.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4.河北省水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18ZX07110-006
摘    要:为探讨重金属不同污染源对生态和人体健康风险影响,本文以大清河流域下游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36个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Ni和Cr的含量,采用传统分析法量化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同时,在PMF源解析的基础上,结合重金属毒性和环境背景值等因素,运用PMF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ERI)、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HHRA)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解析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的贡献率.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表明,以河北省土壤重金属本底值为标准值,研究区4种重金属Pb、Ni、Cu和Cr均为轻微污染.PMF解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源有工业源(43.26%)>农业-交通源(34.97%)>交通-自然源(21.77%).污染源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显示,交通-自然源(39.21%)>农业-交通源(34.07%)>工业源(26.72%),交通-自然源为潜在生态风险优控源;污染源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显示,工业源(43.98%)>农业-交通源(26.90%)>交通-自然源(29.12%),工业源为人体健康风险优控源,且Cr为人体健康风险优控污染物.

关 键 词:大清河流域下游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源解析  污染源风险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