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深圳大运会前后大气含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作者姓名:王羽琴  张元勋  张阳  李正强  何凌燕  黄晓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12901FEA2);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开放项目(11K04ESPCP);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暨相关问题(XDA05000000)子课题(XDA05100202)气溶胶化学成分研究
摘    要:2011年8月12~24日,深圳市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保证空气质量,两个观测点的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2.99±3.73)μg/m3和(25.24±5.20)μg/m3.然而,8月24日(含)大运会结束、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取消之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台阶式突增,测得观测点所处位置PM2.5分别为(48.01±8.73)μg/m3和(54.05±6.53)μg/m3.为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的原因,对大运会结束前后深圳市大气含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元素碳示踪法对大运会结束前后的一次和二次含碳气溶胶污染水平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大运会结束后的2个观测点的一次有机碳估算浓度较大运会期间增长了55%和22%,二次有机碳分别增长了442%和169%.结合气象因素及后向轨迹聚类模型的分析结果,认为在大运会结束后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阶梯状增加的原因除本地污染累积外,污染气团远距离传输以及气象条件都对阶梯型污染有一定的贡献.

关 键 词:PM2.5  含碳气溶胶  元素碳示踪法  后向轨迹  
收稿时间:2013-12-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