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
| |
作者姓名: | 李恒震 胡黎明 王建 武晓峰 刘培斌 |
| |
作者单位: |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8 |
| |
基金项目: | 北京市科委2008年度科技计划重大项目(D07050601510000);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9038) |
| |
摘 要: | 地下水曝气法是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原位修复方法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场设计主要依据经验,缺乏系统的设计标准.为深入了解曝气去除污染物过程,并为现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水气两相渗流数值模型以水压力和气压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利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建立水气两相渗流过程的控制方程.利用Van Genuchten(VG)模型及Mualem公式,建立渗透系数-饱和度-基质吸力(K-S-P)三者之间的关系.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则是在水气两相渗流的基础上,引入污染物的溶质运移、相间交换及生物降解模型.采用开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将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与二维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模型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在曝气口附近,水有效饱和度最小;在曝气口上方,水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考虑气体所受的浮力作用或不考虑气体可压缩性均会使计算得到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污染物去除边界与曝气影响区域的边界基本一致,在曝气区域内,溶质交换过程大大促进了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在曝气区域外,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较慢.结果表明实际工程地下水曝气修复系统设计时,应使得曝气影响区域覆盖污染区域以得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相渗流模型结合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模拟地下水曝气法去除污染物的全过程,对地下水曝气的设计、应用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地下水曝气法 水气两相渗流 污染物去除 三维 数值模拟 |
收稿时间: | 2011-07-14 |
修稿时间: | 2011-10-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