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条件下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秦珊 崔建升 剧泽佳 申立娜 张璐璐 付雨 |
| |
作者单位: |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05001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60154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D2019208152);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底栖动物对维持和稳定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明长期强人为干扰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的4月和8月采集和分析了白洋淀8个区水体、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将白洋淀分为重度干扰区(HD)、中度干扰区(MD)和轻度干扰区(LD),同时分析了3类生境的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就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参数而言,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硝酸盐(NO3-)、磷酸盐(PO43-)和沉积物总氮(TNs)、总磷(TPs)等理化参数在重度干扰区呈最高值;2就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而言,在重度干扰区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生物量、密度均最低,且优势种大多以水生昆虫为主;3就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而言,2009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值(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1.13)均在中度干扰区最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0.53)在轻度干扰区最高,这些指数均与沉积物总氮(TNs)呈显著负相关;2018年,D值(2.02)和H''值(2.21)在轻度干扰区中最高,而J值(0.84)在重度干扰区中最高,D值和H''值与水深(Water depth,WD)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硝酸盐(NO3-)和总磷(TP)等呈负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2009年为WD和pH,而在2018年为沉积物中总磷(TPs).2009-2018年,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从WD和pH变为沉积物总磷)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影响因子从TNs变为WD、TN、TP、NO3-、TNs等)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针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时间变化,在不同时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需采取不同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
关 键 词: | 人为干扰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白洋淀 |
收稿时间: | 2020-06-13 |
修稿时间: | 2020-09-0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