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湖水动力扰动对有机物释放影响的试验
引用本文:刘学利,姚昕,董杰,刘延龙,吕伟伟.太湖水动力扰动对有机物释放影响的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6):2397-2404.
作者姓名:刘学利  姚昕  董杰  刘延龙  吕伟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0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试验室,南京210008;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试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为了解浅水湖泊在不同水动力扰动下水体营养盐及有机物释放量的变化,在实验室进行了连续长时间的不同风浪条件下水土界面扰动试验,以确定不同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中颗粒态有机质(POM)的再悬浮,但随扰动强度加大,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比例反而降低,而溶解态营养盐及有机质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解析有机物(DOM)的荧光特征,共识别出2类5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荧光组分C1(280 nm,322 nm)、C3(235 nm,353 nm)、C5(270 nm,300 nm)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75 nm,383 nm)、C4(260 nm/335 nm,443 nm)。在试验过程中类蛋白组分所占比重接近80%,表现出明显的内源释放特征。同时,a355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也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水动力扰动促进颗粒态有机物再悬浮,但对溶解态有机质的浓度和组分变化影响并不显著。此次室内模拟试验是水体有机物对水动力扰动响应的初步研究,原位观测需考虑更多影响因子。

关 键 词:环境学  水动力扰动  有机物  荧光组分  太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