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引用本文:张芸,朱诚,于世永.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3):284-288.
作者姓名:张芸  朱诚  于世永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摘    要: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一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了解粉,孢粉数据分析,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带1(生土层)海金沙(Lygodium)一卷柏-(Seleginella)-紫萁(Osmunda)-松(Pinus)孢粉带;带2(文化层)菊科(Compositae)-毛莨科的唐僧草(Thalictrum)孢粉带;带3(文化层上部)海金沙-紫萁-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榆(Ulmus)-小芘(Berberis)-栗(Castanea)-慈菇(Sagittaria)-泽泻(Alisma)孢粉带,这种孢粉组合的差异,反映各阶段人类活动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东周一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景观,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于变湿,植被由草原向森林转变,同时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洪水泛滥期。

关 键 词:孢粉  古环境  长江三峡  东周-汉代遗址  张家湾
文章编号:1004-8227(2001)03-0284-05
修稿时间:2000年8月29日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