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上海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特征及其对PM2.5峰值浓度的影响
作者姓名:潘亮  吴俊石  张燕燕  汪红斌  许建明
作者单位: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200030,宝山气候观象台,上海200030,宝山气候观象台,上海200030,宝山气候观象台,上海200030,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200030;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0
基金项目:上海市气象局科技项目(No.MS201807,MS201808)
摘    要:PM2.5的峰值浓度一般出现在早晨,这是早晨高排放和低边界层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晨的边界层结构对PM2.5峰值浓度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但准确反演早晨较低的边界层高度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此,本文以上海为例,采用8:00的L波段气象探空数据,利用高分辨率的垂直风温资料计算总体理查逊数(Rf)来判定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研究发现,上海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11月、12月和1月基本为稳定边界层结构(SBL),5—8月为对流边界层结构(CBL).通过分析风温廓线发现,上海冬季早晨SBL存在明显逆温,高度约为100~200 m,平均逆温强度为2.4℃/100 m;而夏季早晨的CBL可发展至400~500 m.早晨PM2.5峰值浓度随Rf的升高明显上升,SBL条件下的PM2.5峰值浓度较CBL条件下偏高约20 μg·m-3.2013—2017年上海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在春季和冬季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和2017年的上升幅度尤其明显.2016、2017年春季的SBL频数较2013—2015年同期分别偏多12.5%、17.0%,冬季分别偏多10.8%、9.0%,而2016、2017年春季的PM2.5浓度却分别下降11.00%、23.00%,冬季分别下降27.94%和34.38%,表明近几年上海早晨的PM2.5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关 键 词:早晨边界层  理查逊数(Rf)  PM25峰值浓度  上海
收稿时间:2019-09-03
修稿时间:2019-10-2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