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表土中多环芳烃的近期分布与来源 |
| |
作者姓名: | 李静雅 吴迪 许芸松 李向东 王喜龙 曾超华 付晓芳 刘文新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深圳 51805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深圳 51805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90240,410713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2014CB441101) |
| |
摘 要: | 采集长江三角洲区域11个地市范围内的243个样点的表层土壤样品,针对29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组分谱特征以及初步排放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总PAHs浓度范围在21.0~3 578.5 ng·g~(-1),算术均值310.6 ng·g~(-1),标准偏差459.1 ng·g~(-1).区域PAHs浓度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表土PAHs浓度与表土总有机碳分数TOC呈现正相关.研究涉及的11个地市中,表土PAHs浓度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苏州辖区,可达759.0 ng·g~(-1)±1 132.9 ng·g~(-1);而无锡(565.3 ng·g~(-1)±705.5 ng·g~(-1))、上海(349.4 ng·g~(-1)±220.1 ng·g~(-1))两市表土的PAHs平均含量仅次于苏州.全区域表土中PAHs组分以2~4环的中、低环组分为主,其中低环比例最高.利用特征比值与主成分分析,可初步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表土中PAHs的近期主要排放源为混合源,即工业燃煤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同时,局部区域还涉及交通尾气排放.
|
关 键 词: | 多环芳烃 长江三角洲 表层土壤 空间分布 初步源解析 |
收稿时间: | 2015-08-03 |
修稿时间: | 2015-09-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