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亚热带背景区重庆四面山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变化特征
作者姓名:刘伟明  马明  王定勇  孙涛  魏世强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3CB430000)
摘    要:以重庆市四面山森林自然保护区作为中亚热带背景区的典型代表,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测汞仪(Tekran 2537X)于2012-03~2013-02对该区域大气气态总汞(TGM)进行了连续1年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四面山地区气态总汞的年平均含量为(2.88±1.54)ng·m~(-3),高于北半球大气汞含量的背景值,低于国内大部分背景区监测点,表明以四面山为代表的中亚热带背景区大气汞从区域尺度而言尚属正常范围,但从全球大尺度比较,大气背景汞浓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升高.TGM浓度按季节表现为:冬季(3.68±2.43)ng·m~(-3)夏季(3.29±0.79)ng·m~(-3)春季(2.44±0.69)ng·m~(-3)秋季(2.13±0.97)ng·m~(-3),冬季TGM浓度变化波动较大.TGM日变化特征为春季夜间TGM浓度较高,秋、夏、冬三季白天TGM浓度较高,TGM浓度日变化与温度和光照强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风向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重庆本地燃煤排放等是该地区气态总汞的主要来源,此外印度季风等造成的大气汞的长距离迁移也可能是该区域大气汞含量升高的原因.

关 键 词:背景区  气态总汞  季节变化  日变化  后向轨迹分析
收稿时间:2015-10-01
修稿时间:2015-12-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