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区地下河中溶解态脂类生物标志物来源解析及其变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梁作兵 孙玉川 李建鸿 王尊波 谢正兰 张媚 廖昱 江泽利 |
| |
作者单位: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
| |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3B021);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10258);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3006700);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cstc2013jcyjys20001) |
| |
摘 要: |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类脂物的含量.研究了其在地下河中的来源、组成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7~11月,各溶解态类脂物的平均含量随着青木关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以溶解态饱和直链脂肪酸的下降最为显著,即由最初的5 704 ng·L~(-1)下降到1 043 ng·L~(-1),减少了约81.71%.正构烷烃能够较为详尽地指征地下河中溶解性有机质来源,而饱和直链脂肪酸、脂肪醇则对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增加,有机质输入类型呈现多样化,可能与岩溶地表不均一性有关.正构烷烃三端元图解中,水生植物的输入为地下河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其次分别为陆地高等植物和藻类、细菌等微生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水生植物的相对贡献量逐渐减少.青木关地下河中正构烷烃TAR值对降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饱和直链脂肪酸CPI、L/H值则指示细菌降解活动.
|
关 键 词: | 溶解性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 正构烷烃 脂肪酸 脂肪醇 地下河 |
收稿时间: | 2015-09-29 |
修稿时间: | 2015-12-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