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祭日”保障期间南京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 |
| |
作者姓名: | 丁峰 陆晓波 朱志锋 杨丽莉 张予燕 喻义勇 孙庆宇 |
|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3,河北省邢台市环境监测站, 河北 邢台 054000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基金资助项目(BE2014602);南京市环保科技项目(201507) |
| |
摘 要: | 利用2014年“国家公祭日”期间南京市草场门测点OC和EC在线监测仪器,分析了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祭日”保障期间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6 μg/m3和3.9 μg/m3,两者占PM2.5质量的19%,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祭日”期间OC/EC(质量浓度比)的平均值为2.47,表明大气中存在二次反应生成的SOC,通过分析管控不同阶段EC与OC以及EC与SO2、NO2的相关性,表明两者受本地机动车影响较大;通过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国家公祭日”管控期间来自周边安徽、江苏、浙江交界处的气流对应的EC浓度最高,为7.14 μg/m3,进一步运用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分析EC的潜在贡献源区,表明对南京EC输送强潜在源区主要在安徽省东南部,集中在芜湖、宣城、黄山一线,其贡献可超过8 μg/m3。
|
关 键 词: | 元素碳 有机碳 权重轨迹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6-01-12 |
修稿时间: | 2016-06-04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