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及修复分区——以西南喀斯特山区开远市为例
引用本文:向爱盟,岳启发,赵筱青,黄佩,冉玉菊,顾泽贤,施馨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及修复分区——以西南喀斯特山区开远市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3(12):6571-6582.
作者姓名:向爱盟  岳启发  赵筱青  黄佩  冉玉菊  顾泽贤  施馨雨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3.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
摘    要:以开远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视角,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生态问题指数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内存在的生态问题,划定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开远市生态安全格局由两种源地和两类廊道构成.其中生态保护源地和生态修复源地的面积分别为190.53和16.82km2,潜在生态廊道和修复廊道总长分别为191.15和75.71km.(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开远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5个生态修复源地、12条修复廊道、31个生态夹点和11个障碍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石漠化主要集中于开远市西部和南部,西部石漠化程度较南部更高;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采矿区以及喀斯特地貌区;景观生态风险均较高;人为干扰集中在西北—东南一线.(3)根据生态问题指数(Ecological Problem Index)测算结果,将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分为生态保育区、功能提升区、灾害防治区和重点整治区,并结合各区突出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 键 词: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区域识别  生态问题指数  生态修复分区  喀斯特山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