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上游流域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李煜 陶涛 武金坤 程瑶 王金 蒋小满 |
| |
作者单位: | 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河北省智慧水利重点实验室, 河北 邯郸 056038;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 河北 邯郸 056038;北京湜沅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杨凌 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02241);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D2019005) |
| |
摘 要: | 漳河上游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水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循环过程。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采用改进后的连续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漳河上游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的TP含量为405.94~899.98 mg/kg,低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接近我国东部平原湖泊含量水平。漳河上游的TP富集指数(PEI)均值为1.15,表明漳河上游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可交换态磷(Ex-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别占沉积物中TP含量的1.13%、33.96%、12.99%、35.05%。BD-P和HCl-P是沉积物中主要的磷形态,Ex-P的含量最低,NaOH-P的含量波动最大。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约占TP含量的38.36%~52.04%,其中,清漳干流的BAP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河段。清漳源头的水土流失及浊漳河的磷输入对漳河上游BAP含量的贡献较大。统计分析显示,漳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中,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强烈人类活动对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NaOH-P含量与沉积物中黏土和粉土的占比有较高的相关性,BD-P和NaOH-P是控制沉积物中BAP构成的重要因素,Fe含量是沉积物中TP含量的主控因子。
|
关 键 词: | 漳河上游 沉积物 磷形态 空间分布 生物可利用磷 |
收稿时间: | 2021-06-14 |
修稿时间: | 2021-08-29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