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通量测序研究松茸菌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引用本文:叶雷,付雨,李强,王强峰,张波,邹捷,亢宗静,张笑萍,李小林.高通量测序研究松茸菌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3).
作者姓名:叶雷  付雨  李强  王强峰  张波  邹捷  亢宗静  张笑萍  李小林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摘    要:为了解松茸-菌柄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松茸菌柄附着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微生物因素对松茸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6 730条质控序列,这些序列按照97%的相似度被分为928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这些OTUs又被分为22个细菌门、2个古细菌门、62个细菌纲、4个古细菌纲、90个细菌目、6个古细菌目、162个细菌科、7个古细菌科、275个细菌属、8个古细菌属.在门的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所有样品中均占主导,且在松茸菌柄土壤样品中高于对照样品;从纲的水平来看,β-变形菌门(Beta-proteobacteria)占主导,且在松茸菌柄土壤样品中高于对照样品;从属的水平看,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隶属于变形菌门,在松茸土壤样品中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变形菌门对松茸的生长可能具有积极贡献,尤其是伯克氏菌属.此外,一些菌可能对松茸的生长具有消极贡献,如Unknown-Ellin 60等.本研究表明,细菌可能参与了松茸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但与细菌的丰富度不成正相关,这对松茸的人工种植将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