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演化机制及其资源开发模式 |
| |
作者姓名: | 徐冬 贾文通 范擎宇 章锦河 黄震方 王培家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3.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5.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18,421011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79013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GLC008); |
| |
摘 要: |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的精神内核,探究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现象并据此提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是有效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工作。选择典型乡村旅游地江苏省东山镇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多种空间计量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其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而提出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表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效应,且当前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提升这一特征趋于明显;当地居民个体层面的差异及乡村整体层面的旅游产业弊端、社区发展和人口变化均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两个层面的胁迫因素通过阻滞力和调整力,持续驱动乡村文化系统发生嬗变并实现阶段式发展;提出修复与保育、活化与参与、公平与导引、自主与创新、身体与仪式五大乡村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可为乡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实践参考,为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 胁迫演化特征 驱动机制 资源开发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