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入湖河流中精神活性物质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
| |
作者姓名: | 邓洋慧 郭昌胜 殷行行 裴莹莹 陈力可 金小伟 吴代赦 # 徐建 |
| |
作者单位: | 1.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31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2001,2017ZX0730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3120) |
| |
摘 要: | 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摄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兴奋或抑制作用的新型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水生态系统甚至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为评价太湖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太湖19条入湖河流中13种典型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太湖19条入湖河流中除苯甲酰牙子碱(BE)和去甲氯胺酮(NK)外,其余11种目标物均有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n.d.~43.2 ng·L~(-1)。其中麻黄碱(EPH)的检出率和中间浓度最高,分别为100%和11.0 ng·L~(-1);其次为甲基苯丙胺(METH),检出频率为58%,浓度中值为1.0 ng·L~(-1);苯丙胺(AMP)在东部湖区均未检出。大部分精神活性物质浓度水平较高的河流分布在竺山湾和西太湖,而海洛因(HR)的高值区主要在南太湖。运用风险熵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太湖流域地表水中检出的13种精神活性物质的风险熵值均<0.1,生态风险较低,但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和综合风险值得关注。
|
关 键 词: | 精神活性物质 太湖 生态风险 入湖河流 空间分布 |
收稿时间: | 2019-10-27 |
修稿时间: | 2019-11-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