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尺度农田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估算及时空变化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康婷婷 徐欢 张春华 胡召玲 |
| |
作者单位: | (1.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
| |
摘 要: | 基于遥感数据的光能利用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结果对最大光能利用率(εmax)参数非常敏感。利用农业产量统计数据、MODIS遥感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植被光合模型(VPM)推算2001~2011年黄淮海3省(冀、鲁、豫)和长江中下游5省(苏、皖、鄂、湘、赣)各市逐年的农田平均εmax,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淮海3省(冀、鲁、豫)和长江中下游5省(苏、皖、鄂、湘、赣)各市农田εmax的11a平均值为0.6~2.8 g C·MJ-1,表现出西北和南部较高、东北和中部较低的分布特征;大部分市农田εmax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波动和空间差异;各市农田εmax的年际波动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市农田εmax的年际变化与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 < 0.05);C4作物面积比例变化也是导致εmax变化的原因之一。在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计算农田生产力时,需要发展考虑εmax时空变化的参数化方案。
|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