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带一路”地区百余年地震时空演变特征
引用本文:王紫薇,蔡红艳,陈慕琳,杨小唤,肖作林.“一带一路”地区百余年地震时空演变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21(1):141-154.
作者姓名:王紫薇  蔡红艳  陈慕琳  杨小唤  肖作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38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0010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460);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7SKG028)。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地区1900-2018年间≥5级地震事件空间数据,采用小波周期与热区识别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时间周期性特征,并识别了地震灾害空间热区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1900-2018年,“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发生频次表现出波动性上升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发生在亚欧大陆-喜马拉雅山周围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以及俄罗斯东部沿海、印度尼西亚东南部的环太平洋地区;(2)地震频发地区和震级较强地区均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及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并逐渐演变成高发热区和高强热区;(3)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而缅甸、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发生频次较低,但其震级强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未来针对“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应适当规避地震频发地区及未来潜在的高强热区,同时加强国际间减灾防灾合作,从而更好的降低或预防“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灾害风险。

关 键 词:一带一路  地震  小波分析  热区识别  时空分布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