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汾渭平原复杂地形影响下冬季PM2.5污染分布特征、来源及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徐丹妮  王瑾婷  袁自冰  黄建平  赵恺辉  赵奕兵  许玮
作者单位: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2. 咸阳市智慧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咸阳 721000;2. 咸阳市智慧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咸阳 721000;3. 咸阳市气象局, 咸阳 721000;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20M682713);咸阳市重大科技专项(No.2017k01-35);咸阳市重点研发项目(No.2020k02-02)
摘    要:汾渭平原受其复杂地形特征及产业结构影响,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一起被列为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本研究应用2014—2019年冬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汾渭平原各城市的六大空气污染物逐小时数据,结合欧洲中心ERA-5数据,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及T-model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PCT),揭示过去6年汾渭平原冬季颗粒物浓度演变规律,厘清汾渭平原复杂地形影响下大气污染来源特征、潜在源区及成因,识别影响汾渭平原冬季空气污染的主要天气系统类型.HYSPLIT模拟结果表明,冬季喇叭口地形城市主要受本地和邻近区域污染源影响;山区盆地地形城市更易受到100~300 km距离以内污染源的传输影响,其中,来自陕北的气团对其影响最大;峡谷地形城市更易受到300~600 km范围内污染源的传输影响;平原地形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受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影响汾渭平原冬季颗粒物重污染的天气系统可分为高压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及低压倒槽型,其中,高压前部型是汾渭平原冬季重污染时段最易出现的天气形势.

关 键 词:汾渭平原  复杂地形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天气系统分型
收稿时间:2020-10-28
修稿时间:2020-12-17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