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旱雨季岩溶地表河不同河段正构烷烃相态组成变化和来源解析
作者姓名:刘宁坤  孙玉川  刘跃  刘九缠  乔依娜  吕现福  蒲敏  王赛男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重庆市院士专项(No.cstc2016jcyjys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61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XDJK2017D024)
摘    要:岩溶作用产生的无机碳可以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作用下形成有机质,转化为较稳定的内源有机碳,这为寻找全球遗漏碳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而加强对岩溶区有机质的溯源研究是重要手段.为探究金佛山岩溶地表河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含量、组分及来源,于2017年3月20日、9月26日分别在石钟溪上、中、下游进行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三相态正构烷烃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旱季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7 ng·L~(-1)、6108 ng·L~(-1)和7149 ng·g~(-1),雨季三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29 ng·L~(-1)、8146 ng·L~(-1)和6213 ng·g~(-1).正构烷烃的含量整体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以溶解态正构烷烃表现得最为显著,这主要由外源高等植物输入增多所致.旱季上、下游正构烷烃含量差异明显,以沉积物正构烷烃表现得最为显著,自上而下整体保持微升态势;雨季外源输入量较大,差异性减弱,整体变幅较小.不同季节降雨和气温的变化导致水动力条件、浊度及水温的不同,深刻地影响着不同相态和不同河段正构烷烃的来源和迁移.整体上,随着海拔降低,高等植物贡献度降低,水生植物和低等生物贡献度增高.当水动力条件较弱和浊度较低时,造成内源溶解有机质增多,同时会出现溶解态至颗粒态乃至沉积物的缓慢沉降迁移.

关 键 词:正构烷烃  溶解态  颗粒态  沉积物  岩溶地表河
收稿时间:2018-05-05
修稿时间:2018-07-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