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引用本文:冯茜丹,党志,吕玄文,明彩兵,童英林,李静华.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J].生态环境,2011(6):1048-1052.
作者姓名:冯茜丹  党志  吕玄文  明彩兵  童英林  李静华
作者单位:[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30 [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3]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105093); 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G3100033)
摘    要:运用多级连续提取法,对广州市不同季节不同采样高度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形态分布差异较大,Zn、Cd、As、Mn主要分布在F1(可溶态与可交换态)和F2(碳酸盐态、可氧化态与可还原态),绝大部分的Pb以F2存在,Ni和Mo主要分布在F1和F3(有机质、氧化物与硫化物结合态),Cu主要以F2和F3存在,Cr主要分布在F3和F4(残渣态),Co则4种形态平均分布。采样高度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影响不大,同一采样期内楼顶与地面样品中同一元素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比较一致。两个采样季节重金属的形态百分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2007年春重金属的不稳定态(F1)比例比2006年秋普遍增加,次稳定态(F2、F3)比例减少。在10种重金属中,Cd、Zn、Pb和As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0.7),属于生物可利用性元素,在环境中的活动性要明显高于其它元素;Mn、Cu、Mo、Co、Ni和Cr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值在0.2~0.6之间,属于潜在生物有效性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

关 键 词:PM2.5  重金属  连续提取法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