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气PM2.5中元素特征及源解析:以华中地区平顶山-随州-武汉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威杰 石明明 程铖 黎荧 朱戈昊 邢新丽 孔少飞 张家泉 祁士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124);湖北省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开发基金项目((BHWER201503A);矿区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702) |
| |
摘 要: | 为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夏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6月对平顶山、随州和武汉这3个站点空气中的PM2.5进行观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样品中Ti、Zn、Cu、Cr、As、Pb、Fe、Ni、Se、V、Sb、Cd和Co等13种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富集因子法、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PCA-MLR)和后向气团轨迹聚类分析模型对3个站点的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随州和武汉三地PM2.5的痕量元素中均以Zn元素浓度最高,As元素的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12)年均浓度限值,3个站点的Pb和Cd浓度均较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Se、Sb、Cd、As、Cu和Zn元素富集因子系数均超过10,受人为污染严重,其中3个站点Se元素的富集因子系数均高于600. PCA-MLR和后向气团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站点主要受工业污染/燃油(57. 90%)、交通污染源(24. 40%)、燃煤源(6. 10%)和矿区土壤源(11. ...
|
关 键 词: | PM2.5 元素 富集因子 PCA-MLR 后向气团轨迹 |
收稿时间: | 2019-04-02 |
修稿时间: | 2019-07-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