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丽 何伟 潘洪义 |
| |
作者单位: |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8XJA630005); |
| |
摘 要: | ![]() 基于2013年、2016年、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工具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二阶聚类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为以成都、重庆主城区为核心的两极式不平衡发展格局,区域中部连绵地带是经济发展短板所在。(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3)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经济空间重心逐渐向东南偏移。(4)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对研究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政府作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公路路网密度对经济发展作用呈现正负差异性。(5)根据空间差异,将142个区(县)划分为政策敏感型、投资敏感型和基础设施敏感型3种经济发展类型。
|
关 键 词: |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夜间灯光数据 地理加权回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