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以成都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丁瑶 欧阳莉莉 石清 高平川 赖承钺 陈舒平 贾滨洋 姚刚 |
| |
作者单位: |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610065,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7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610065;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德国 北威州 1006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504-005);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专项 |
| |
摘 要: |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内源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响应关系,采集成都市内33个点位的河流表层沉积物,采用SMT和DGT方法监测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及生物有效性磷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中有效态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存在空间差异性;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TP的平均含量为1 132.41 mg·kg~(-1),高于成都市土壤背景值365.00 mg·kg~(-1),Ca-P为最主要磷形态,平均占TP的70.58%;研究区域可划分为3类,第1、3类的磷形态结构差异大,而第2类小,且第1、3类各形态磷含量普遍高于第2类;ω(DGT-P)分别与水体ω(DTP)、具有生物有效性的ω(Fe/Al-P)和ω(OP)均有良好的相关性,DGT技术可作为快速原位检测沉积物生物有效磷含量的可靠方法;有效态磷释放量较高的为N8 W11 N2,分别为20.05、17.13、14.79 mg·(m2·d)-1,其释放能力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
关 键 词: | 特大城市 沉积物 磷形态 生物有效性 多元统计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8-05-23 |
修稿时间: | 2018-07-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