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 |
| |
引用本文: | 李健, 吴声敢, 赵慧宇, 杨桂玲. 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 14(3): 249-257.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807001 |
| |
作者姓名: | 李健 吴声敢 赵慧宇 杨桂玲 |
| |
作者单位: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与标准研究所, 杭州 310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1603004) |
| |
摘 要: | 水生生物经常暴露于多种化合物中,多种农药联合会产生不同的毒性作用。在目前农药管理中,仅要求开展单剂的毒性评价,没有考虑到多种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咪鲜胺和多菌灵是农业生产中常混用的2种农药,为评价其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其单剂及混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轴关键基因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胚胎96 h-LC50值分别为8.41 mg·L-1和0.81 mg·L-1,表现为中毒和高毒。二元组合时,在24~96 h暴露时间内,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均表现为拮抗效应。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咪鲜胺抑制斑马鱼幼鱼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脱碘酶(D1、D2)基因的表达,对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TTR)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多菌灵抑制CRH、TSH、D1和D2基因的表达;暴露于二元组合时,低、中剂量组抑制CRH、TSH、D1和D2基因表达;二元组合与单剂相比,高剂量组促进TSH、D1和D2基因的表达,中剂量组促进TRα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咪鲜胺和多菌灵联合暴露能够干扰斑马鱼幼鱼早期发育,且与单剂相比,对斑马鱼甲状腺轴上基因干扰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在农药风险评估中,应充分考虑农药联合暴露的效应。
|
关 键 词: | 咪鲜胺 多菌灵 斑马鱼 联合毒性 |
收稿时间: | 2018-08-07 |
修稿时间: | 2018-10-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