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西部富颗石柱状样的矿物学特征
引用本文:王富东,邹翔,孙仕勇,马彪彪,陈廷方,赵学钦,董发勤.南海西部富颗石柱状样的矿物学特征[J].地球环境学报,2019,10(4):397-405.
作者姓名:王富东  邹翔  孙仕勇  马彪彪  陈廷方  赵学钦  董发勤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非金属矿研究所,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绵阳 62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310,41603041)
摘    要:颗石藻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质颗石化石富含地球化学信息,是古海洋研究的理想材料,而典型样品的获取及其矿物学研究是前提与基础。选取南海西部越南岸外夏季上升流区MD05-2901孔柱状样,通过颗石分布特征、生源组分、矿物物相和红外光谱等矿物学特征研究,探讨了颗石化石关联的沉积环境信息,进而探索了古海洋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结果显示:南海西部MD05-2901孔柱状样从顶部到底部(随着深度的增大)颗石化石含量具有表层较高、中部含量最高、底部含量少的分布特征;有机碳含量在1.19%—2.78%,平均含量为1.99%,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以颗石为主的碳酸钙质无机碳含量在0.85%—1.65%波动,平均含量为1.12%,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与颗石的分布特征有强相关性;柱状样C/N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沉积物主要为海洋自生沉积。富颗石沉积样品矿物物相主要含有方解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以及少量石英等。FTIR分析表明蒙脱石中可能吸附有机质,值得矿物学家深入研究。颗石藻沉积环境的矿物学特征富含沉积信息,为古海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关 键 词:颗石藻  颗石化石  矿物特征  晚第四纪  南海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ccolith-rich site in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Authors:WANG Fudong  ZOU Xiang  SUN Shiyong  MA Biaobiao  CHEN Tingfang  ZHAO Xueqin  DONG Faqin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Non-metallic minerals,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ycl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occolithophores  coccolith fossil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  Late Quaternary  South China Sea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