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前后上覆水和孔隙水的生物毒性对比和评价 |
| |
作者姓名: | 徐柔柔 裴舟韬 高月香等 |
| |
作者单位: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即墨 266237,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江苏 无锡 214028 |
| |
基金项目: | 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03);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第10期)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JSZC-G2016-19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7ZX07202006) |
| |
摘 要: | 以常州市典型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浜为对象,采用小球藻和大型溞作为急性毒性测试手段,对整治前、后神童浜4个点位的上覆水和孔隙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神童浜上覆水水质明显改善;上覆水在整治前、后对小球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反而呈促进作用;对黑臭水体的整治降低了上覆水和孔隙水的生物毒性,但整治后的上覆水仍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且孔隙水对水生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毒性风险。提出,利用生物毒性测试能反映出黑臭水体整治前、后的毒性变化,可应用于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的评价。
|
关 键 词: | 黑臭水体 生物毒性 急性毒性评价 小球藻 大型溞 神童浜 |
收稿时间: | 2020-04-14 |
修稿时间: | 2020-06-1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