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流域COD减排核证研究——以淮河中上游为例
引用本文:张永勇,王中根,于静洁,翟晓燕.流域COD减排核证研究——以淮河中上游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5):819-829.
作者姓名:张永勇  王中根  于静洁  翟晓燕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005);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B078)。
摘    要:COD是我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如何科学核算COD减排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构建了流域COD减排核证评估框架;并以淮河中上游为例,分析了多种减排情景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识别了污染减排任务较为艰巨的地区。研究表明:①基准年(1991—2000 年) 研究区出口断面CODMn平均浓度为Ⅳ类水水平。为使出口断面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Ⅲ类),全流域COD入河点源负荷应削减约18%。②沙颍河中游、涡河上游和贾鲁河、淮河以南等地区水污染状况对减排变化较敏感。若全流域COD入河总负荷削减50%以上,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北汝河、洪汝河中游、沙颍河下游、涡河上游依然为劣Ⅴ类水体,这一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比较大。③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必须加强对入河COD排放的控制,但同时对重点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也不可忽视。研究将为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也为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污染减排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淮河流域
收稿时间:2012-09-06
修稿时间:2013-08-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