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西南酸雨区降水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周晓得  徐志方  刘文景  武瑶  赵童  蒋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3CB956401)
摘    要:西南酸雨区为我国主要酸雨沉降区,且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本文将该区9个地点的降雨资料进行了总结、整理和分析,数据包括pH值和主离子成分(Cl~-、SO_4~(2-)、NO_3~-、Ca~(2+)、NH_4~+、Mg~(2+)、K~+、Na~+).该地区降雨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其酸性离子、碱性离子和总离子浓度均普遍高于东南地区、而低于我国北方地区.西南酸雨区主要以pH值为4.5~5.6的弱酸性降雨为主,占总降雨频次的58%左右.根据酸、碱性离子的相关性、中和因子等分析结果,该区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受到了碱性离子的中和作用,其中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Ca~(2+)和NH_4~+.将该区雨水pH值和酸、碱性离子浓度与我国其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南酸雨区降雨受到的中和作用要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的降雨.通过对西南酸雨区降雨中主要离子来源的分析和估算,降雨中的酸性离子SO_4~(2-)和NO_3~-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99.7%的Ca~(2+)和84.0%的Mg~(2+)为陆源贡献,这可能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有关.

关 键 词:西南酸雨区  降雨  pH  中和作用  离子来源
收稿时间:2017-02-15
修稿时间:2017-04-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