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游客参观对墓葬微气候影响及风险分析——以嘉峪关魏晋墓为例
引用本文:刘洪丽,王旭东,张正模,郭青林,陈港泉,张晓东.游客参观对墓葬微气候影响及风险分析——以嘉峪关魏晋墓为例[J].地球环境学报,2017,8(4):347-356.
作者姓名:刘洪丽  王旭东  张正模  郭青林  陈港泉  张晓东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735000 2.敦煌研究院 保护研究所,敦煌736200 3.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嘉峪关73510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K16B01,2014BAK16B02)
摘    要:游客参观使墓葬微气候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选取嘉峪关魏晋六号和七号墓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气候环境监测,分析两座墓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变化规律,阐明游客参观对墓葬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结合病害调查分析结果,揭示游客参观引发微气候波动可能造成的风险。研究表明,六号墓葬日游客量为174人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4.4℃、68.0%、3.62 g?m~(-3),标准偏差分别为1.0℃、3.7%、1.57 g?m~(-3)。团队连续性参观引起的微气候波动比散客间断性参观显著,每组游客的参观时间间隔10 min左右,可有效降低墓室内CO2气体的累积。游客参观结束,随着围岩体的水热传导,墓室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分别达到13.0℃,71.2%时趋于稳定。七号墓葬没有游客参观,墓室微气候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监测期间,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4℃、83.1%和0.90 g?m~(-3)。两座墓葬除了开放状态不同,大小、形制、建造工艺及材质、赋存环境均较为相似。根据病害调查分析结果,六号墓内砖壁画发生颜料层脱落、盐害和微生物侵蚀的面积大于七号墓,据此推断,游客参观增加了墓葬文物发生病害的风险。为了延缓病害的发生、发展,亟需开展墓葬微气候环境控制,设定合理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控制范围,在保障墓葬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游客参观需求。


Tourists visiting impact on microclimate and the risk analysis of Wei-Jin dynasty tombs, Jiayuguan, China
Authors:LIU Hongli  WANG Xudong  ZHANG Zhengmo  GUO Qinglin  CHEN Gangquan  ZHANG Xiaodong
Institution: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736200, China 3. Museum of Great Wall, Jiayuguan 7351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