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王惠增, 刘秉春, 陈红, 徐沛欣, 郭鑫, 袁建龙. 苯并芘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4, 19(2): 165-183.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30413002 |
| |
作者姓名: | 王惠增 刘秉春 陈红 徐沛欣 郭鑫 袁建龙 |
| |
作者单位: |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呼和浩特 010050;;; 2.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细胞基因检测应用与研究工程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154);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3ZY0004);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Q2022085);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Z23017);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QN03047);内蒙古医科大学面上项目(YKD2022MS033) |
| |
摘 要: | 苯并芘(benzo (a) pyrene,BaP)作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成员,是最早发现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源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细胞氧化应激损伤、DNA损伤和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雄性与雌性动物经BaP染毒后,其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甚至激素水平均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受精卵形成和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因此,近年来BaP的生殖毒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变胞内活性氧水平、诱导细胞DNA损伤以及调控生殖发育相关基因、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和促凋亡基因影响生殖发育。BaP作为环境毒物,不仅可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可以影响生物的生殖发育,损害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从长远来看,BaP的不良影响不但会威胁到陆地与海洋生物种群的稳定,还会破坏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本文将从生殖健康、配子与合子形成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详细阐述BaP染毒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与机制,为预防BaP引起的生殖危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旨在为BaP的环境毒性行为和对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有效借鉴,为合理预防和缓解因接触BaP等环境毒物而带来的健康影响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苯并芘(BaP) 生殖细胞 生殖毒性 生殖器官 激素 细胞毒性 |
收稿时间: | 2023-04-13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