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茶叶中砷含量特征及不同摄入方式对茶叶中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管培彬, 杨阳, 孙洪欣, 王鹏飞, 李亚静, 冯宇佳, 张明明, 刘文菊. 茶叶中砷含量特征及不同摄入方式对茶叶中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 环境化学, 2015, 34(5): 925-931.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5.05.2014112301
作者姓名:管培彬  杨阳  孙洪欣  王鹏飞  李亚静  冯宇佳  张明明  刘文菊
作者单位: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保定, 071000;; 2. 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保定, 071000;; 3. 保定市第一医院, 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扶持计划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LJRC016)资助.
摘    要:本研究选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茶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砷含量特征,并采用人工胃肠模拟系统,研究茶叶以不同摄入方式(茶水、原茶、粉末)进入人体对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7个不同产地不同种类茶叶样品中砷含量为ND1.160.03 mgkg-1,23.5%的样品未检测出砷浓度,11.8%的样品砷含量超过绿色食品-代用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0.5 mgkg-1),这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硫磺熏制干燥会造成茶叶砷污染;选择含砷量较高的茶叶样品研究不同摄入方式对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胃肠阶段茶水中砷生物可给性显著大于原茶和粉末的摄入方式,其中在胃阶段粉末样品砷生物可给性显著大于原茶样品砷生物可给性,而在肠阶段原茶和粉末样品砷生物可给性差异不大.茶以3种不同摄入方式进入人体,在胃肠液中溶出浓度为0.022.80 gL-1,小于WHO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砷的限量标准10 gL-1,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关 键 词:茶叶     生物可给性   摄入方式
收稿时间:2014-11-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