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16年湖北省氨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覃思 孔少飞 吴剑 刘玺 程溢 吴方琪 牛真真 刘晋宏 冯韵恺 燕莹莹 祁士华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
| |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212602;2016YFA0602002);湖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7ACA08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41830965);湖北省环保厅环保科研项目(2017HB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G1323519230;CUG190609;201616;2018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腾飞计划(162301182756) |
| |
摘 要: | 搜集10类氨(NH3)的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1996~2016年湖北省NH3排放量,利用GIS进行1km×1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不同地理单元(西部山区城市、中部平原城市、东部特大城市和东部中小城市)的NH3排放源结构和单位排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北省NH3排放量由1996年的375.0kt增长至2016年的475.4kt,年均增长率为1.2%.西部山区城市NH3排放增加最快,年均增长率为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源是最主要贡献源,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排放的NH3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1.6%和15.8%.除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外,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燃烧分别是东部特大城市和中部平原城市NH3的重要排放源,分别占全省该类源NH3排放总量的76.1%和41.5%.值得注意的是,东部特大城市的工业生产、人体排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燃烧等排放的NH3占比均高于其它3种地理单元,需引起关注.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氨排放 时空差异 年际变化 地理单元 |
收稿时间: | 2019-09-1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
|